close
【明報專訊】在緬甸災區,沿河漂流的屍體,多到數也數不完。從不同災區傳來的,都是災民的哀嘆和憤怒之聲﹕
◆賈古丹(Kyakutan)臭河捉魚吃 9歲女乞食
這條受災漁村變得一地泥漿黑水,沒餘幾間房屋。飢民在混腐臭的濁水裏打魚、洗衣,或用骯髒破鼓盛雨水。一名9歲女童乞食時說﹕「我家無錢買米。我今天無吃過東西,肚餓,只想要一些米和魚,任何能填肚的東西。」
◆拉布達(Labutta)吊命椰子買少見少
這個2萬人口的城鎮,收容了鄰近幾十條村落的3萬災民。緊急物資雖已源源輸往當地,惟要把糧藥等再轉往其他災區,卻因道路不通而充滿障礙。36歲救援員芒烏說,目前要靠沿岸漁船載人載物,但「每趟要花5、6個小時通過狹窄塞滿屍體的水道,每隔幾米,就有一具人畜屍體」。寄居災民暫可靠椰子維生,但椰子也愈來愈少了。當地一名國際救援組織負責人說﹕「軍政府沒提供多少協助,又無賑災經驗,還要我們事事匯報進度和決定,四處都有線 眼監視我們一言一行。」
◆苗妙(Myaungmya)900災民分得300飯盒
鎮內15間學校、廟宇和公所,平均每處都收容了約700名災民。在一間收容了900人的學校,有3名教師站在校門向路人勸捐,惟杯水車薪。工作人員批評軍政府或鎮方均未予援助﹕「300人猶可,900人就太多啦。我們只得300個飯盒,婦孺優先,男人根本無食物。」
◆格韋瓊(Gwe Choung)孤村沒種子沒牛幾斷糧
這個受災村落幾乎沒道路通往鄰近市鎮,形同孤立被遺棄。村民馬溫拉說﹕「我們沒有種子,沒有母牛或公牛,只剩幾天糧。」她指河裏雖有魚,但村民都因滿河浮屍不敢吃。
◆壁磅(Pyapon)「一碗豆能活命嗎?」
稻米囤貯全失的一名受災農夫說,迄今只收過一碗豆﹕「他們以為我靠這個能活嗎?官員連來慰問一聲都沒有。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人民是政治的犧牲品。
在最壞的年代,最不幸的永遠是人民。
人命尤關,不論是國際社會還是緬甸自己,可不可以放下一己的利益,同心合力以救人為先?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