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記者: 記 開荒牛c.c: 牛
記:搬了新辦公室後,會對整個教城有甚麼影響嗎?
牛:對同事在金錢和時間上的影響就不消提了。另一樣比較大的影響,是同事搞活動時會很不方便。
記:你是說一些對校的活動嗎?
牛:是。我們有很多到校工作坊和講座,同事必須花更多時間在交通上。另外還有一些大型的教學座談會和訓練活動,都必需選擇較中心的地點方便參加者,那麼同事在準備活動和活動完結返回公司時,也需要更多時間。
記:話說開來,教城好像搞了不少活動,有沒有一些較經典的?
牛:教城除了網上的內容外,也搞了不少網下的活動配合宣傳和發展。最經典的,不得不提「傑出市民晚宴」。你知道,教城用了「市民」這個概念在會員制度上,每一個會員可以申請一個市民號碼。當時開城不久,馬sir(馬紹良校長)說要請一些知名人士成為教城的傑出市民,再公開向高中學生徵文,每次選24人與傑出市民在飯局中暢論社會和人生。
記:那麼當時的傑出市民有那幾個?
牛:其實有幾位高官,包括當時還是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後來做了財政司長的梁錦松,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,另一位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王易鳴,現任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教授;另外也有議員,像李家祥、劉慧卿、陳婉嫻、單仲楷、還有當時還時風煙節目主持人的名嘴鄭經翰;其他名人還包括鍾尚志、李樂詩、李鵬飛、吳明林和朱經武等。
記:的確有很多名人呢!還有甚麼特別的活動呢?
牛:比較大型的,有「榮譽學人講座」,講者包括當時的幾位大學校長。另外還有「資訊科技教育分享會」、「數碼日」、「校長Happy Hour」、「閱讀大使訓練計劃」、「閱讀暑假天」、「世界閱讀日」等 。
記:教城還有一個招募記者的計劃?
牛:那叫「校園記者計劃」,從2001年起,每年招募特定數目的中學生當校園記者,教城會提供一系列的訓練,然後安排採訪予校記實習。從2003年起,還開始設立英文校園記者。
記:這個計劃很有意義呢!
牛:我們還有傳媒評論的訓練和比賽,希望學生透過學習評論大眾媒體來訓練批判思考。
記:有搞過甚麼特別的英語教學活動嗎?
牛:英語校園搞了很多到校的英語教學工作坊,向老師及同學介紹如何利用網上資源自學英語;另外也搞過「講故事工作坊」。一定要提的,是2003至2004年度的「睇電視學英語計劃」,我們做了四場教師工作坊介紹用電視節目教學的資源、三次文化日則以外國的三種節日做主題,讓學生有機會以文化的角度去接觸和說英語、最後還有三次職業活動,讓學生認識時裝設計業、航空業和商業,其中航空業更安排學生到國泰城參觀呢!
記:教城的活動真多元化呢!
牛:我現在說的只是冰山一角,教城的活動,多得連自己的員工也無法分辨清楚。
(待續...)
全站熱搜